购彩APP下载官网

购彩APP下载官网 - 购彩APP下载返点

  日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北斗系统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为了满足全球民航通用的要求,国际民航组织需要对北斗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验证,这些验证如何开展?北斗系统都具备了哪些功能?

  全球民航通用 北斗系统性能得到广泛认可

  当记者来到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近的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时,实验室负责人朱衍波正带领团队开展航空领域的相关研究,他为记者做了一个演示。

  空地一体新航行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朱衍波: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测试有两项,第一项是基于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它为飞机在机场的起降引导提供增强功能。第二项工作是无人机飞行测试数据评估,我们把无人机采集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空间信号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它是不是符合我们的航空性能服务要求。

  作为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会议最早的代表成员之一,朱衍波见证了北斗系统从无到有,不断发展的过程。他告诉记者,要通过国际民航组织标准这场“大考”,北斗系统不仅要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精准可靠的定位和导航,同时需要持续进行性能监测,从而验证它的抗干扰性能,并与其他卫星系统实现兼容。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的要求,北斗系统通过的技术验证共涉及189项技术指标,全面覆盖了精度、可用性、可靠性、覆盖范围和抗干扰性能等各方面内容,从而充分证明北斗系统符合民用航空安全运行的需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我们用北斗与GPS组成双频多星座模式,增加了可见卫星的个数,提高了定位精度。在繁忙的航空终端区,可以增加空域容量,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航班延误情况。

  协同推进 提升我国民航业国际竞争力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民航业需要在全球统一的规范标准指导下运行,并对提供全球民航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有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后,能够实现导航源的自主可控,同时提升民航安全运行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信息工程系主任 王志鹏:从安全角度来讲,用了自主可控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先,我们有可信的时空信息,这是民航安全运行的一个基础。另外,北斗有自己独特的短报文功能,可以对航班进行跟踪。

  早在2010年,我国民航局就正式提交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申请,并会同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成了一支集产学研用等领域相关单位的全链条工作团队,系统推进各项指标的验证任务。十三年来,历经50多次技术讨论、2000多项问题答复,最终成功完成了北斗系统所有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

  在推进北斗系统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积攒了丰富的技术指标验证和国际沟通协调经验,这不仅加深了各方对于北斗系统民航应用要求的理解,也对提升我国民航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起到了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全球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管办通信导航监视处处长 李黎:下一步我们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在国际民航组织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我们的工业标准、产品标准,并且根据相关的工业标准和产品标准设计、研制出北斗机载导航设备的接收机,实现飞机的装机使用。

购彩APP下载官网

  (总台央视记者 李啸虎)

  【人才强国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东北地理所团队:

购彩APP下载官网

  用智慧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光明日报记者 任爽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许天舒

  肥沃的黑土地,是地球上稀有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这句顺口溜形象地说出了黑土地的肥沃,但在长年的深度开发和重点利用中,黑土地也免不了变薄、变瘦、变硬。

  为更好地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2021年3月,中国科学院主动“揭榜挂帅”,集结院内27家研究所和院外71家单位,筹划“黑土粮仓”先导专项重大科技任务,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三省一区打造了7个万亩级示范区,构建了区域适宜性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技术模式。

  在这场“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中,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所”)担任先锋军。作为专项负责人和前线总指挥,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带领一支支科研攻关团队将热爱与信念“种”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

  1.在盐碱地上奋勇拼搏

购彩APP下载官网

  “大风卷起层层黄沙,沙粒击打着脸颊,又随着呼吸进入鼻喉,一不小心就会钻入眼睛。”东北地理所研究员、“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负责人黄迎新,回想起多年前筹建大安(吉林西部)示范区长岭站时感叹,“吉林西部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很难生长。”

  “长岭可不仅仅是刮大风!因为草木难生,夏天,蚊虫围着人转;因为地广人稀,冬天,挡不住的寒风吹得人骨头都发凉。”团队成员李强说,面对这么艰苦的条件,队员们却越战越勇,平均每年在长岭站工作约80天,最多的一年达130天。他们不仅令长岭站焕然一新,还不断优化着与良田、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农业种植大安模式,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取得了突破。

  “风雨兼程是野外工作的家常便饭。”李强说,“土壤呼吸监测实验是收集数据的重要途径,监测期为每两小时1次、连续监测24小时。有一次,团队在野外顶着烈日检测了一整天,结果晚上突然下起暴雨,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大家坚持在暴雨中完成了最后两小时的监测。”

  2021年,“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启动当年,团队探索出“埋秸秆造旱田”盐碱地治理新模式。黄迎新介绍:“通过实施秸秆改良盐碱地技术,原来没办法种植玉米的重度盐碱地可实现亩产玉米约300公斤,是当地平均产量的74%~94%。”

  2023年春天,团队又对该技术进行了调整升级。秋天,丰收的喜讯传来。经过测产,位于吉林省长岭县的45亩试验田,借助“埋秸秆造旱田”盐碱地治理新模式,在改良成本从两万元每公顷降低到7200元每公顷的前提下,亩产达到了341.77公斤。

  令黄迎新和团队成员欣慰的是,随着试验田喜获丰收,当地群众渐渐明白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不仅主动询问试验田的相关研究,还帮忙看守试验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提出合作意愿,大家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黄迎新说。

  2.精心为黑土地做“体检”

  在东北地理所研究员刘焕军心里,2023年4月26日到5月5日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在这段时间里,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项目,东北地理所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等16家单位以及“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的其他团队,在三江示范区友谊农场开展了一场黑土地航空飞行综合观测实验。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共组织卫星15颗,过境达120次,使用航空遥感飞机搭载多种高精尖设备在天空进行观测,还组织地面近百人的大部队一同实施黑土地天空地立体监测。”刘焕军说,多频次的全面“体检”提高了黑土地耕地产能与质量监测能力,构建出黑土地耕地档案,建立了黑土地资源大数据平台,实现“数字黑土地”和农场黑土地资源“一张图”。

  “队员们每天早上5点就要前往试验田,赶上洪涝就得穿着靴子蹚过及膝的水,水灌进靴筒,就像腿上绑了沙袋走在沼泽地里一样。每个人还要提着两个设备采样,腾不出手扒开玉米叶子,大家就用头顶出了一条路,脸上免不了被叶子划伤。晚上回寝室,刷掉靴子里的泥,就得晚上12点多了。第二天早上5点,又要开始新一天的采样。”团队成员王轶昂说。

  如今,团队已经完成了友谊农场近200个样方的地面调查工作,为摸清测区黑土地土壤与耕地质量家底,诊断黑土地土壤与耕地质量及退化状况获取了科学数据。

  依托于“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项目打下的良好基础,2021年11月,刘焕军负责的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黑土地耕地质量多尺度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正式立项,项目将首次得出黑土地耕地质量的天空地完整监测数据,为东北地区的黑土地耕地“保驾护航”。

  3.坚守一线发挥巾帼力量

  眼镜后面是一双带笑的眼睛,说起话来温和而亲切。谁能想到,这位知性而温婉的女士,不仅自己做科研,还带着一群女性科技工作者顶着严寒和酷暑,在黑土地上奉献着青春。

  “我们团队从2001年开始,就从事保护性耕作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建立了东北黑土区第一个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基地。”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梁爱珍介绍,2021年“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打响,她又作为“薄层退化黑土保育与粮食产能提升长春示范区”负责人,带领巾帼队伍继续把论文书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

  团队成员黄丹丹说:“我常常在早上醒来时,看到梁爱珍老师凌晨三四点发来的消息。这么多年,我对梁老师的印象就没有变过,她仿佛就是为科研而生的,脑子里每时每刻都在想科研的事情。”

  因为设备需要人工输入参数、完成设置,所以每一次野外测量,团队成员都全程坚守。“夏天,蚊虫一层层地围在身边。更令人害怕的是夜里有野生动物的影子闪过,看不清是什么,也不敢看。”黄丹丹说,“这都还好,最难的还是冬天。”

  冬日里的吉林,黑土地已然结冻。拎着设备和大量的备用电池,梁爱珍带着团队成员,在空旷的雪地里穿行。“最冷的一次,接近零下30摄氏度。我们虽然穿着两件羽绒服和厚厚的雪地靴,贴着暖宝宝,但还是感觉寒风钻进毛孔里,冰冷刺骨。”黄丹丹回忆。

  “尽管我们团队有75%的成员是女生,但每一次实地测量,她们都和男生一样坚持到底,只为了拿到更准确、更完整的实验数据。”梁爱珍骄傲地说。

  而团队的成绩也值得骄傲:“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万亩示范区逐渐落地,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事业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团队多年的努力下,东北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1%~0.5%、土壤入渗速率提升44%~69%,粮食平均增产10%,成本节约10%~20%;团队关键技术入选2023年吉林省农业主推技术。

  “接下来,东北地理所将继续开展集中攻关,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提供更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借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项目大幅推进吉林2035年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的进程,推动我国粮食产能和农业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姜明说。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

联系购彩APP下载

CONTACT US

联系人:购彩APP下载

手机:17835493171

电话:0792-14933012

邮箱:14933012@etang.com

地址: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高丰镇



志丹县濉溪县宁晋县四子王旗德庆县长宁区万源市开平区盐池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都江堰市亳州市太仆寺旗月湖区宁河区黄平县耀州区宁化县大武口区舟曲县